中文  |  EN 

6月11日,辽宁远富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在中科院驻辽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撮合对接会现场,共同签署“30万吨/年甲醇-合成气制乙醇工业示范装置技术许可、工艺包(PDP)设计和技术服务合同”。双方未来将在高端化工产品生产装置技术、工艺、设计、产品开发等方面,展开深层次、全方位的技术合作。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力威,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副院长马越红等领导出席并见证了此次签约。       甲醇-合成气制乙醇项目技术是大连化物所继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之后的又一项突破性科技成果,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该技术的成功产业化,将丰富我国化工原料来源,充分保障我国能源战略安全。在此大背景下,远富华集团与大连化物所希望以此次签约为起点,秉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持续推进更多科技成果项目转化落地。远富华集团将大连化物所的技术优势,与自身化工产业优势相结合,持续发力下游产业链布局,积极投身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中试生产等,有效带动辽宁省精细化工等产业发展,以科技助力新时代东北振兴。      ■ 关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49年3月,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人物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建立七十多年来,大连化物所通过不断积累和调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科研特色。       2011年以来,大连化物所取得各类科研成果290余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8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奖励8项,中科院、省部级一等奖16项。2016年以来,大连化物所按照中科院的统一部署,确定和完善了研究所“十三五”期间的“一三五”规划,即:一个定位:“以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为平台,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在化石资源优化利用、化学能高效转化、可再生能源等洁净能源领域,持续提供重大创新性理论和技术成果,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

6月8日,由中国化工报社、大连市发改委、大连市科技局、大连市商务局和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同主办,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和大连西中岛石化工业园区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2021丙烷脱氢产业链及氢能综合利用论坛在大连成功召开。       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丙烷脱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全国LPG 生产商、贸易商、工程技术、科研单位、金融投资机构等近200人共聚一堂。远富华集团副总经理许广等领导参加了此次论坛。       会议围绕“碳中和目标下PDH产业链及氢能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大主题,共同研讨原料保障情况、国内装置运行情况、下游布局方向、副产氢能利用等问题,为各方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远富华集团在论坛中与领导和专家们进行了充分地沟通和学习,了解行业政策导向,行业发展情况,技术创新,产品应用等,吸取知识和经验,为接下来推进整体战略部署,推进集团化工产业下游项目落地打好基础。       会议上,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广志指出,大连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原油、化工产品进出口贸易和储运、航运中心。2020年,全市石化行业实现产值2761.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比重的41%。“十四五”期间,石化产业仍然是大连重要的支持产业,预计到2025年,大连每年原油加工规模将保持在5000万吨级、乙烯规模500万吨级、PX规模900万吨级,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       同时,中国化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崔学军则指出,近年来,炼化一体化和丙烷脱氢产业迎来盈利较好的景气周期,激发了行业投资热情,一批项目加快推进。据统计,未来有超过30个丙烷脱氢项目的投建计划,产能超过3000万吨。自2019 年氢能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氢能纳入中国能源体系之中后,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也随之踏上新时代的新征程。       在此之前,远富华集团已与大连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就行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方面,有过多次深层交流研讨。相信通过此次论坛中的交流和学习,将加速促进政企合作,有效推进后续项目落地建设。双方将共同贯彻执行辽宁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完成产业结构调整,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