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 

4 月 29 日,远富华集团总裁权利民、集团副总经理马缨、总裁助理董智等一行人,赴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和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施工现场察,详细了解浙石化项目建设、生产经营、质量把控等情况,学习石化项目建设与运营经验。负责该项目承建的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第一安装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坤、项目经理姜隆官、工程师夏凌海,出席陪同此次参观考察。       王坤介绍到,4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的一期 2000 万吨/年炼油、520 万吨/年芳烃(400 万吨/年对二甲苯)、140 万/年乙烯及下游化工品装置等,已于 19 年 12 月底全面投料试车,打通全流程,实现稳定运行并生产出合格产品。正在建设中的浙江石化项目二期工程,于 2019 年底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今年 6 月建成化工装置,12 月底全面投产。该项目是国内迄今为止民营企业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也是全球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产业项目,是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油品全产业链,落实“三基地一中心”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托工程。       远富华集团总裁权利民表示,本次考察调研的目的,要学习浙石化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如何实现生产效率提升、施工成本把控等目标。同时,权总也将远富华与抚顺高新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芳纶产业项目,向对方进行了介绍。权总表示,芳纶项目作为集团近期重点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有效解决芳纶新材料领域一系列“卡脖子”问题。希望通过学习先进管理及技术经验,推动抚顺芳纶项目的有序建设,确保如期完工的同时,争取一次性投产成功。       最后,双方均表示希望日后能加深彼此的交流合作,博采众长,共同推进石化产业发展。

4月27日,远富华集团总裁权利民、副总经理马缨、总裁助理董智等一行人,赴浙江大学化工学院开展为期两天的技术研讨交流会。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阳永荣、教授王靖岱、教授历伟、课题组成员骆广海、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主任助理陈斌、等人参加了此次技术交流会。这是双方继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技术开发委托后,进行地首次交流。双方就高端聚烯烃POE及UPE的研发进展、计划,重点任务等内容展开热烈讨论,共同探讨攻关高端聚烯烃材料核心技术,突破化工新材料卡脖子技术壁垒,加速推进关键技术和产品国产化进程。       会议伊始,阳永荣教授对我司的到访表示了热烈欢迎,对远富华集团在高端聚烯烃研发项目方面的决心和努力表示充分支持。会议上,浙江大学团队向我方介绍了实验室的研发成果、研发方向等情况。重点就“乙烯-辛烯共聚POE弹性体研究”、“ 双高UHMWPE技术”这两项课题做了讲解和交流。同时就上述项目,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共建研究院(研究所)形成共识。       其次,浙江大学团队也进一步就POE的国内发展前景及市场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对项目进度进行了详尽的目标分解。同时,针对UPE项目,浙江大学团队制定了完整的发展规划,分阶段、按计划有序地推进工作,力争快速实现产业化,引领行业发展。       随后,远富华集团总裁权利民对浙江大学团队的研发进展和成果表示了祝贺和肯定,同时介绍了远富华集团在加速化工产业布局所做的相关工作。权总表示,远富华集团始终坚守“创造优质石化产品”的企业使命,与浙江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希望借助校企双方在学科人才与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有效推进POE及UPE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规模化生产。双方共同为中国化工行业创新发展,攻关核心技术难题,突破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推进技术和产品国产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技术交流会在良好的氛围中结束。会议后,集团领导一行参观了浙江大学化工学院、以及国际科创中心等地。

来源 │ 石油Link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国内碳中和元年开启的100多天后,石油企业纷纷定下了未来发展的新调子。      一、三桶油的“巨变”    “石油会有它一定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比例,但是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导入,氢能源等其它的能源都会有相当比例提升。”4月17日,中国石化董事长张玉卓在参加央视财经频道CCTV-2《对话》特别节目中,对于石油是否会退出历史舞台,表达了如是看法。这一观点与中国石化最近频频出现的大动作十分契合。近日,从与蔚来、协鑫、通威等新能源巨头达成合作,到宣布“十四五”建设1000座加氢站,再到大手笔布局5000座充换电站,中国石化可谓发出了传统能源企业进军新能源领域的“最强音”。种种信号表明,与以往的浅尝辄止相比,这一次,中国石化要在新能源领域动真格了。    一个传统石油企业为何会有这样的规划呢?中国石化董事长张玉卓对此表示,在接下来整个能源供应体系中里面,油、气所占的比例将会逐步降低。今后,中国石化将会更多地把石油作为原料。在燃料的使用场景中,需要逐步地大规模地引入氢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    同样对新能源青睐有加的,还有另一石油巨头中国石油。两周前,中国石油宣布调整总部组织体系,其中,将油气与新能源并重,列为集团四大业务板块首位。在谈及新能源的发展时,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表示,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未来要着力推动新能源业务与油气业务的协同发展。半月前,中国石油专门召开了新能源新材料事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安排新能源新业务发展相关重点工作。    三大石油巨头中的中国海油同样在近年不断加码新能源业务。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此前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海油将把清洁能源作为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推动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步伐,努力实现2025年清洁能源新产业收入占总收入10%的目标。对此,中国海油将在未来五年每年拿出3%-5%的资本开支,来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三桶油高层领导的集体发声,无疑彰显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新基调。      二、重塑能源    同样是发展新能源业务,三大石油公司的侧重点却不尽相同。中国石化从自身出发,将氢能作为新能源业务的主要方向,同时更加关注新能源产业的下游应用,发挥终端领域优势。中国石油则更倾向于风光地热,利用其在国内广泛的矿权范围和在钻探领域的先进经验,挖掘资源优势,布局新能源产业。中国海油注重发挥其在海洋能源领域开发的特有优势,重点打造海上风电业务。事实上,从各企业侧重的业务重点我们可以看出,石油公司进军新能源,与其说是开拓了一条新领域,倒不如说是更好地发挥固有优势,将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相融合,互补互惠。石油企业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利用自身新能源资源供能发电,是石油企业迈向绿色低碳的一条现实之路。    如今在国内,几乎各大油田中都能见到新能源的身影。辽河油田将废弃油水井改造成地热能,利用地热能代替天然气为现场作业供能。胜利油田因地制宜,建起了光伏电站、风力发电站,电量源源不断汇入油田电网。计划到“十四五”末,胜利油田直接能源消耗中新能源占比有望达到20%以上。吉林油田陆续建成投产了光伏发电、余热利用、空气源热泵等项目,实现对传统能源的高效替代。    如今看来,传统石油能源与新能源,并非是对立的两面。无论是布局风光地热,还是氢能储能,石油企业与新能源业务的协同点都显而易见。在当下,找准这个协同点,尤为重要。以中国石化为例,它之所以喊出未来要成为“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的目标,正是基于找到了自身石油业务与氢能产业的主要协同点:高度相似的产业链、得天独厚的原料来源。只有找到独一无二的协同点,才能让石油主业与新能源产业相生相长,才能让传统的石油巨头合理过渡为综合性能源企业。       虽然短期内,石油依旧在能源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长远来看,能源行业的一场历史性重塑已经开启。与历史上发生的多次能源重塑不同,这一次并不意味着某一种新兴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而是能源行业从单一化石能源主导向更多元化能源结构的转型。

2021年4月16日上午,远富华集团在抚顺召开有关芳纶新材料项目推进会议。集团总裁权利民,集团副总经理马缨,芳纶项目筹备组现场负责人韩鹏越,战略发展部部长刘陟,总裁助理董智等人参与会议。会议内容主要涉及芳纶新材料项目阶段性工作进展,以及落实人员分工、权责划分等工作。同时,由集团总裁权利民进行接下来的工作部署。       会议上,首先由芳纶项目相关负责人就当前项目进度作了详细汇报。在后续讨论环节,项目组相关人员,也就团队建设、责任落实、技术支持等问题,提出了相应需求。大家就此展开了全面讨论。       集团总裁权利民明确要求,集团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服务和支撑作用,全力支持和配合该项目各项工作的开展,以保证项目有序推进。同时,对于接下来的工作安排,总裁权利民也做了明确部署,要求项目组创建合理的阶段性目标,并落实相应的实施措施;要求各部门间提高统筹全局,协调配合的能力,共同协商、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       会议最后,集团总裁权利民强调,芳纶新材料作为远富华集团2020年重点投资的项目之一,不仅标志着集团正式进军新材料领域,延伸集团石化产业链取得突破,更是对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相信,随着项目的有序进行,在正式投入生产后,必将助推国内芳纶产业的快速发展,让国产替代成为新材料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