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年伊始,随着世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坚挺,原油价格似乎蠢蠢欲动,市场反转的浪潮悄然形成。   上周五收盘,纽交所WTI交易价格上涨2.77%,收报每桶52.24美元;伦敦布伦特原油交易价格收报55.99美元,当日上涨2.96%,均创下去年2月份以来新高。    自入冬以来,整个北半球寒冷的冬天使得煤炭和天然气供不应求,亚洲市场液化天然气现货价格已经飙升至6年来高点。石油价格也同样表现强劲,反弹势头十分明显。在过去2个多月里,油价一直在稳步上扬,WTI价格在每桶50美元价位盘整时日越久,未来突破力度可能会很大。近日油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是沙特阿拉伯宣布将削减100万桶原油产量。当然其他因素也在发挥作用,包括普遍的货币宽松政策刺激、美国进一步财政刺激预期、以及对于疫苗的乐观期待等等。    沙特自愿减产决定出乎意料,在短期内引爆市场行情的同时也引发诸多猜测。市场人士似乎更关注沙特阿拉伯手里还有多少牌来重新平衡全球供求变化?相反,美国政治不稳定、欧美新一轮严厉的疫情防控措施造成的影响,都被市场忽略了。此外,世界石油主要玩家初步达成协议也带来乐观情绪。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就2月份的产量水平达成妥协,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在2月份日产总共将增加7.5万桶,其它被豁免的欧佩克成员国已经在增加产量,利比亚、委内瑞拉和伊朗上个月在市场上增加了60多万桶。在这种情况下,沙特自愿减产100万桶,有力地支撑了欧佩克的配额体系。    根据高盛公司分析,沙特作为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有可能已经预计到未来几周世界石油需求会因为各主要经济体重新采取严格疫情防控措施而减弱。事实上,欧佩克秘书长巴尔金都也多次警告说,市场仍有许多下行风险需要考虑。沙特因此未雨绸缪,提前为今年第一季度石油需求将趋弱做好准备。特别是欧洲的疫情形势非常之不乐观。沙特的意图很明显,通过主动收缩产量,在有力支撑油价的同时,以便在今年第二季度需求反弹后立即拥有恢复供应的生产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沙特希望能够牢牢把控世界石油市场走向。    不论欧佩克及其它产油国如意算盘怎么打,世界石油价格终归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2021年全球石油需求将达到57亿桶。交通运输部门的燃料需求仍将受到制约,航空燃料需求继续疲弱,将比2019年的水平低240万桶,达到每天530万桶左右。而英国石油公司预测认为,世界石油需求在2019年已经达到顶峰,去年全球燃料需求平均约减少30%,未来还将逐步下降。但是,总体石油需求仍在恢复,特别是亚洲市场需求已经接近疫情前水平,市场给出的结论是“谨慎乐观”。高盛看好油市,预计2021年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将为每桶65美元。    供应方的情况比较复杂。除了一些产油国将增加产量外,美国页岩油生产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因素。沙特单方面减产,美国乘机增产。去年3月至5月期间,石油价格战加上疫情影响,导致美国石油产量大跌超过250万桶/日,从日产1300万桶减少到1000万桶,为2017年末以来最低水平,许多页岩油公司倒闭。目前,美国石油生产已经开始逐步恢复。美国能源情报署EIA估计,今年产量至少将保持在每天1100万桶左右,如果油价超过每桶50美元以上,今年产量甚至可能飙升。颇具讽刺的是,欧佩克+千辛万苦达成限产协议以支撑油价,却为美国提高产量做嫁衣。    还有一个大动向值得关注。上周,沙特运往美国的石油为零!这是35年来头一回。在21世纪初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每月进口超过4500万桶沙特原油。截止去年10月份统计,美国从波斯湾地区进口的原油明显减少,每天进口不到50万桶,非常之反常,却也是明显的趋势。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越来越少,尤其是对波斯湾石油的依赖越来越少。    世界能源消费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未来30年承诺实现零排放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可再生能源发展是必然趋势,化石燃料生产和使用都处于长期的下降通道之中。原油价格未来走势会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美沙俄等石油生产大国的博弈仍将上演,价格上下波动在所难免,但大幅暴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来源:环球一瞥      周一油价上涨,布伦特原油价格重回每桶50美元上方,2月份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38美分,至每桶50.35美元,涨幅0.8%。1月份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上涨32美分,涨幅0.7%,至每桶46.89美元。   布伦特原油和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已连续6周上涨,为今年6月以来最长的上涨期。   市场普遍预期,随着冠状病毒疫苗的推出,全球燃料需求将得到提振。在供应紧张的背景下,油价自然也扩大了涨幅。而沙特阿拉伯油轮爆炸的消息也令市场神经紧张。一家船运公司说,他们的油轮在沙特阿拉伯吉达港卸货时因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爆炸。   今年以来,对石油市场最不利的因素就是始终挥之不去的疫情阴影。现在,随着头号经济大国美国启动了针对新冠肺炎的疫苗接种活动,人们对经济复苏又重新燃起了希望,祈愿各种限制措施将很快结束,从而提振世界最大石油消费国的需求。   但是,石油市场仍充满了不确定性。由于欧洲的疫情持续升温,欧洲主要国家继续实施封锁,以遏制新冠疫情的蔓延。例如,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德国计划从周三起实施更严格的封锁,以对抗病毒。这必然会减少对燃料的需求。   投资者正期待着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盟友举行的两次会议:负责监督成员国是否遵守协议的欧佩克和联合部长监督委员会(JMMC)将于12月16日开会,而欧佩克和联合部长监督委员会(JMMC)将于1月4日开会。   在美国,能源公司上周增加了自1月份以来最多的石油和天然气钻机,因为生产商正在继续回到井场开采石油。周日,尼日利亚Qua Iboe原油出口码头和伊朗一条输油管道分别发生了两起火灾,但这些事件大多已得到控制,估计对油价影响甚微。   

来源:商务部网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承诺,商务部制定了《2021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总量、申请条件和申请程序》,现予公布。   商务部   2020年10月30日      2021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总量、申请条件和申请程序   一、2021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   2021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为24300万吨。   二、申请条件   (一)近2年(2019年-2020年10月,下同)具有原油进口业绩或经国家产业主管部门核准的使用进口原油的资格。   (二)拥有不低于5万吨的原油水运码头(或每年200万吨换装能力的铁路口岸)的使用权,以及库容不低于2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的使用权。   (三)银行授信不低于2000万美元(或1.2亿人民币)的对外贸易经营者。   (四)拥有从事石油国际贸易专业人员(至少2人)。   (五)企业合法依规经营,符合安全生产、环保、税务、海关和外汇管理法律法规,无未整改违法违规行为。   三、申请材料   申请企业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函。包括公司基本情况、符合申请条件的说明、申请原因及有关原油采购、生产使用或销售的具体方案、从事石油国际贸易专业人员简介等。   (二)公司基本证明材料。包括有效期内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注册登记证书》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三)银行出具的授信额度证明文件。需提供各银行总行或直属分行出具的正式文件原件,其中,中央企业的子公司可提供总公司集体授信证明。   (四)提供原油码头(或铁路口岸)、储罐等设施的使用协议原件,地市级以上投资主管部门(或环保、消防等其他部门)出具的该码头(铁路口岸)装卸能力和储罐库容能力的证明文件复印件。   (五)国家产业主管部门批复的进口原油使用资质文件。   2020年获得商务部赋予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的加工企业无需提供(二)(三)(四)(五)项材料,其他申请允许量的企业均需按要求提供上述材料。所有申请企业须对上述材料真实性负责,提供复印件的同时应提供原件以供核对,并提供申请材料真实性的企业法人代表签字证明。   我部将向有关部门了解申报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   四、分配原则   (一)分批下达。2021年第一批允许量将于2020年12月31日前下达给符合条件的企业。其后将视情分批下达剩余允许量。   (二)追加调整。根据企业实际进口情况、经营需求和新增符合条件的加工企业申请,适时追加和调整下达允许量。   (三)严格考核。近2年无进口业绩的企业不再安排允许量;允许量依据符合条件的企业2019年的实际执行情况和新增合法产能情况计算下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不能完成持有进口允许量的企业,应在当年9月1日前,通过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或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将当年无法完成的允许量交还商务部。   五、申报及审核程序   地方申请企业须向所在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中央企业的子公司须通过集团总部统一申请。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中央企业汇总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申请材料后,于2020年11月15日前以邮寄、快递、当面递交等方式将申请及有关材料送达商务部行政事务服务大厅,逾期概不受理。   报送地址:北京市东长安街2号商务部行政事务服务大厅18号窗口李又萍;联系电话:010-65197862;邮政编码:100731。封装申请材料的信封或者物流纸箱的表面需注明“事项编号:18010-001”字样。   商务部对企业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后,于2020年12月31日前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分配进口允许量,并将分配结果下达给有关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及中央企业。   六、有关要求   获得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的企业应遵守国家安全生产等有关法律法规,自觉守法经营,维护正常的进口秩序。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一经查实,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和《货物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